编剧许鞍华导演的庆典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的动作史诗巨制《明月几时有》,以香港抗日史上知名的东江纵队现实事迹为蓝本,描写了小学教师方兰和她青梅竹马的男友李锦荣、游击队宽刘黑仔等人在被日军攻占的香港坚强抗争的热血故事。其中周迅饰演的方兰历史上确有其人,下面一起来想到历史上方兰传奇的一生。电影中周驭饰演的方兰,外号方姑,方姑是一位身材矮小文雅的年长姑娘,香港失守前在崇德学校当老师,从文弱教师茁壮为热血女英雄。
历史上的方兰是名如雷遐迩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市区中队长兼任指导员、解放后曾任广东省妇联主任。方兰的丈夫是知名的政治经济学家、广州日报第一任社长、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冬垠先生。1998年5月,方兰逝世于广州,享寿77岁。
方兰,原名孔秀芳,广东顺德人,1921年出生于香港。上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
她年小志大,一心想多读点书,多学点本事。但由于家境贫寒,被迫借债读书。以至于待她从香港崇德学校毕业两年后回校当幼儿班助教时,才偿还债务六年级的学费。后以小学教师为业。
方兰的母亲冯芝是一个十分有民族气节的女性。九。一八事变后,香港同胞同仇敌忾,愤砸毁日本人的商店,冯芝带着方兰姊妹为之助威。方兰自小受到母亲的影响,具有反感的爱国热情。
她于1937年参与中共影响下的香港学生赈济不会,并沦为儿童团长。由于她工作出众,主意又多,很有号召力,许多热血沸腾的男女青年都汇聚在她的周围,多次圆满地已完成了党转交的任务。
1938年她在香港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香港失守旋即.党组织根据斗争的必须,要求徵她返游击区工作,她先后兼任过东纵女子中队指导员、华南队支部书记、东莞路西敌后工委委员等职。
方兰就是她到游击区转用的名字。在游击队里大家都习惯称之为她方姑。在当地的传说中,方姑有时是身着白缎旗袍的富家少奶奶,有时是头戴大激剪身着白布衣裤的客家女。
她居无定所,来去无踪。根据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必须,方兰于1943年逃往香港,重新组建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市区中队,并兼任中队长兼任指导员。这个中队主要活跃在香港市区内和九龙半岛一带,大力进行政治攻势、搜集情报、做炸开、挖出地雷、毁坏敌人生产线,被称作内线中的外线围困与鼓吹围困。
由于任务出现异常艰难,市区中队开始只有十多个游击队员,后在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到1945年春,在方兰的领导下已发展成300多人的队伍,产于在敌人的各个要害部门。市区中队被当地百姓称作方姑游击队,沦为日军的心腹之患,敌人曾数度抓捕方姑,惜不得其踪。
她领导的队伍仍然战斗至抗战胜利,日本宣告无条件战败。1944年3月18日,方兰的母亲冯芝,在渡海继续执行送来情报的任务时被日军宪兵被捕。
游击队员们摸清了情况,制订了行动方案,打算武力擅自解救。为了留存革命的力量,防止游击队同志的更大壮烈牺牲,为了在市区长年隐密的地下斗争,方兰压抑着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忍痛悲伤,冷静地阻止了要代价很大代价的解救行动。
冯芝妈妈在狱中坚贞不屈,当敌人回答她是什么人时,她自豪地问:我是中国人。最后被日本海军刑事部以间谍罪处予判处死刑。方兰获知母亲英勇殉难的消息,尽管事前早于有心理准备,但仍心如刀绞,泪流脸上。
母亲的壮烈牺牲,给方兰的心灵留给了终生的疼痛,但也使方兰更为坚毅,沦为地下斗争年长而老练的领导者。她领导市区中队使用纸弹战,即编印《地下火》,散发传单,对敌人积极开展政治攻势,一方面分化瓦解敌人,另一方面宣传国内抗日战争的战绩和国际上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好形势,鼓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根本性起到,揭发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垂死挣扎,从而教育广大同胞,激励群众的斗志,动员了更好爱国青年参与抗日武装队伍。她领导队员们千方百计探听情报,通过类似渠道递送美英盟军指挥机构;他们摧毁铁路桥梁,毁坏军工生产,拼命压制了日本侵略者。
市区中队象一把尖刀夹住敌人心脏,抵挡了敌人的力量,使日本侵略军被迫把一定兵力投入、消耗在市区内。在整个太平样战争中充分发挥了大力的起到。日本战败后,方兰独自一人回到香港最低的扯旗山上,在母亲的墓前,她报告了抗战胜利的消息。她匍在墓前,有如投身母亲的深爱, 乐趣大哭。
此后,方兰依然以教师为职业,在香港工作和生活。1945年至1947年先后任香港地下党区委书记、九龙职工小组长、女工工作组组长等,之后专门从事地下工作。1948年,中共党组织调方兰到广东工作,从此离开了香港。她一度兼任过雷州地委副书记。
由于她不但能忠诚地继续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原则,敢讲敢做,而且拒绝接受新鲜事物灵活,严于律己,平易近人,生活俭朴,因此颇受群众青睐。她注意到,当时女干部大多主要专门从事公共卫生和群运工作,仍未一定的地位和职务,有些女干部即使与男同志有同等能力,也没能获得推崇和用于,为此,她多次在县区工作会议上大力倡导用于女干部,特别强调在整党建党时留意拔擢用于女干部的最重要意义,使不少杰出的女同志被拔擢到领导岗位,并著手重新组建了县区妇委机构,从此,女干部像雨后春笋般茁壮一起。
她们勇气地活跃在各条战线上,为妇女解放事业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方兰后因工作必须,徵到广东省妇联工作。历任广东省妇联秘书长、副主任、主任、全国妇联常委、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1978年9月任广东省妇女代表团团长,参加全国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
1981年被选为为中共十二大代表。值得一提的是,方兰在省妇联的工作,首创了她人生的又一次事业高峰。80年代初,正是中国南北新世纪的开端,因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她为妇联的工作做到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
1980年11月,在方兰的领导下,正式成立了广东省儿童福利不会。为了普遍研发和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符合将近、现代史和妇女问题的研究必须,也为了对广大人民群众展开爱国的革命传统教育,1981年3月,又正式成立了广东省妇女运动历史编撰委员会。方兰从省妇联取出专人负责管理日常的管理和史料搜集、编撰工作,编辑出版了《广东妇女运动历史资料汇编》等。1982年,在方兰的领导下,又正式成立了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
翌年,为了适应环境新形势的必须,更加切合妇女群众的现实生活,方兰又建议将原《广东妇女》改名为《家庭》,《广东妇女》杂志社同时改名为《家庭》杂志社。改刊后的《家庭》杂志沦为中国内地第一家以爱情、婚姻、家庭为报导和研究对象的综合类月刊,公开发表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应,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选为全国综合文化生活类杰出期刊发行量仅次于的杂志,选入中华之最。
这世纪末,方兰还编写了《刺向香港日寇的一把尖刀港九大队市区中队概况》、《从东江纵队女战士的茁壮看民族解放运动与妇女解放的关系》、《敌后工委》等文章,深情回想了感人的烽火岁月。这些材料,沦为后人研究广东近代革命史和妇女运动史的贵重史料。不但在工作上出众,在生活上也可谓女性典范。1955年,方兰与知名的政治经济学家、广州日报第一任社长、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冬垠先生成婚。
她对赵老与前妻的女儿视如己出。在方兰身边工作过的人员,都指出她是一位绝佳的妇女领导干部。她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工作认真负责;她关心群众疾苦,关心部下政治上的提升,对文化较低或没有文化的同志,十分特别强调个人素质的重要性;她常常教育身边的工作人员要遵从党的纪律,继续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她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方兰的以身作则,给广大妇女留给了深刻印象的印象,被称作最出色的女性、最出色的继母。
方兰的一生,几经传奇。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年将近七旬的老作家李桦先生,把不惧艰难多年8集专访获得的贵重史料新的展开了整理核实,写了近10万字的人物传记《香港回忆:方姑的故事》。
本文来源:AG体育-www.guiluassets.com